香港復康會研究調查發現 殘疾人士自感邊緣化 社區設施無障礙程度不足 

近年政府和各公營機構陸續推出無障礙相關的改善方案,希望殘疾人士能夠融入社區,但其他軟件配套例如社會大眾對殘疾人士的支持及接納也至關重要。

香港復康會早前進行一項有關「殘疾人士社會參與和共融研究」的研究調查,發現社區環境對殘疾人士的方便程度只屬一般。另外,大多數受訪的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自覺社會參與度和支援偏低,自我形象低落。以下為調查結果摘要:

改善無障礙設施 幫助殘疾人士融入社區

香港復康會復康部高級經理潘友為先生謂,殘疾人士能否在社會共融,除受自身健康狀況影響,也受外界對殘疾人士的看法、支援及社區環境無障礙程度影響。近年社會對無障礙設施的認知已有所提升,在公眾空間增設相關設施,如斜道、升降機及引路磚,提升他們外出的信心,然而,社會的無障礙設施仍有進步的空間。

潘友為稱:「殘疾人士的社群意識(即對社區的歸屬感)可作為評估殘疾人士是否共融社會的指標,此量度現仍屬較低水平,需要多方面的介入。我們建議政府制定全面普及無障礙的士和公共小巴的藍圖和策略,以及為不同專業人士提供無障礙培訓,提高對殘疾人士及無障礙法規、設計及管理維修知識。此外,政府及相關團體應加強社區教育,例如透過舉辦體驗式活動,讓一般市民了解和體驗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面對的問題。」

是次調查於2021年8月至10月期間進行,分別透過隨機電話訪問及網上問卷方式收集了500名15歲或以上、沒有殘疾狀況或長期病患的公眾人士,以及321位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的回覆並納入分析。

香港復康會復康部高級經理潘友為先生(左)、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經理張冠庭先生(右)與本會服務使用者麥耀強先生(中)在記者會中分享現時香港殘疾人士社會參與及共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