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重生路 神奇女俠與醫者的相遇
「重新站起來」,對復康人士來說,這五個字可說是百般滋味。但對於曾經歷中風,導致半身完全癱瘓和失語症的莫關雁卿(Edith)來說,只要肯踏出第一步,憑着毅力、恆心和抗逆力,想做的大部份都可以做到!二十多年來,她以樂觀的心態克服困難,一步一步走過復康之路,甚至出書分享個人中風經歷,由當初的受助者變成服務者,到成為香港復康會副主席之一,以過來人的身份協助同路人踏上復康之路。
中風致失語症半身癱瘓
49歲,很多人還在努力打拼,Edith亦不例外,前半生都在IT界努力工作並獲得相當成就的她,就在49歲那年突然出現出血性中風,面對失語症和半身癱瘓雙重打擊,天性樂觀和「不怕死」的她,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憑信念積極令自己進步。
「初時我並不覺得是很大的打擊,因為中風後第一年就像沒感情的『呆子』,思緒不清,只會跟着別人的指示生活。後來參加了一個自助組織的活動,聽到一首歌,忽然就哭了起來。那次是我中風後第一次哭,因為那一刻才意識到自己的情況有多嚴重,當時就想到必須要積極改善自己。」
過來人幫助同路人
縱使多努力,經過三年時間,康復情況還是不太理想,幸好豁達的她告訴自己,不一定要完全康復才能重拾新生。「不論復康與否,都應該要有生活的態度!」這是她的信念。憑着不服輸的精神,Edith不單在中風後復康期間修畢了博士學位,還加入義工行列。「在中風後一年多我便認識了香港復康會,當時的我還坐着輪椅。復康會為我們提供訓練班、心理治療班、人際關係班等不同課程,後來又介紹我到病友自助組織,這對我來說幫助很大。」自助組織安排Edith去醫院、其他家庭探訪病友、宿營,讓她慢慢重新融入社會。
沒多久她就以受助者的身份加入香港復康會的委員會,循序漸進,現時除擔任副主席一職外,還是該會無障礙運輸及旅遊委員會的主席,負責復康巴士等項目,希望可以過來人的身份、經歷和經驗,幫助有需要的人。
▲ 2017年出書分享中風後的重新經歷
「我是自2001年起參與復康巴士的電腦化發展,負責開發項目。初時只得88部復康巴士,也沒有電腦部門,我們便由零開始,直到現在,無障礙運輸車隊已有超過250輛巴士和轎車,4個車隊全部已電腦化,並進入下一階段提升。真正是看着『它』成長。」她笑說,愈有難度的事她愈喜歡,因為可以在過程中學習。「有志者事竟成,要自己先有這樣的意願,才可能成功。」憑着有意識地不斷推動自己,踏出第一步是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堅持。
抱持樂觀心態 發掘新世界
不論是踏上復康之路,又或是融入社會,對復康人士來說,每一步都猶如千斤重,需要身邊人的支持,才能逐步步向成功。香港復康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錢平醫生認為,不論是復康者或家人朋友,最關鍵的是心態。
「病人自己和照顧者都要有所盼望,要抱有今天或許不好,但明天定會更好的心態,因為沒有希望,奮鬥的動力也會消失。最重要是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相信每日都可以進步。」他給復康者的忠告是,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事情儘管發問,不要讓自己抱有不必要的擔心。
Edith認為不一定要完全康復才能重拾新生,那怎樣才算是重拾生活,真正復康呢?錢醫生指出,現時復康會提供的復康管理會從體能、心理和融入社會三方面着手,幫助復康者重新掌握人生。「第一是在體能上回到理想的狀態;第二是處理他們日常生活的壓力,例如工作和就業等;第三是重新融入社會和朋友圈,要克服這三方面的挑戰,才算是真正復康。」
三道欄柵,Edith都一一跨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