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職場生涯路:

國內社區復康能力建設項目治療師

「加入香港復康會工作前,我未曾想過自己會經歷一段不一樣的職場生涯路。」

惠清是香港復康會中國青海省一項社區復康能力建設項目的職業治療師,剛踏出校門便加入本會,負責培訓當地復康機構職員,建立醫院與社區之間的聯繫,讓殘疾人士得到合適的復康服務。

她憶述工作初期,對新生活滿懷期待,同時對遇到的未知數和挑戰感到忐忑不安。「那時候,我有非常多疑問:什麼是社區復康?我能做甚麼?我要怎麼做?我帶著這些疑問,在摸索中工作和學習,過程猶如摸著石頭過河。」擔任國內項目執行團隊的一員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個不斷解惑的過程。

首次下鄉家訪殘疾人士 邁出社區復康征途第一步

2017年8月,惠清首次下鄉家訪殘疾人士,讓她實踐社區復康。「剛開始時,我跟著老師們學習如何進行家訪,如何詢問殘疾人和家屬的需求;而隨後由我進行家訪,雖然與殘疾人交流中話語有點生硬,腦海一片空白,但這是我邁出社區復康征途的第一步,非常值得紀念。」翌年4月,項目舉行經驗交流會,惠清進行家訪明顯熟練了很多,懂得把握好時間與殘疾人交流。「有一次,我與潘經光先生(時任副總裁)同行,看著他和一位長期坐輪椅靠著四肢爬行來移動的殘疾人互動,就像老朋友許久沒見面,一見面就能話家常的感覺。隨手拿起礦泉水瓶便能指導上肢的力量訓練,看見屋內的盆栽便能想出殘疾人可通過澆花來作日常訓練。」每次家訪也為惠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收穫,也讓她明白:家訪不單是一項任務,更是人與人交往的縮影。

惠清和她的團隊也在醫院提供一系列的復康專業培訓,讓她深深感受到「授人以魚亦授人以漁」的道理。「教學的品質,不完全在於講課老師有多知名或授課時間有多長,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為學員提供適合的培訓內容。我們組織的培訓班,不管是理論培訓還是現場教學都貫徹一個共通點,就是強調先要掌握復康思維,打好基礎,才可以讓患者或殘疾人得到進步。」

準備需充分 應變要及時 總結要集思廣益

惠清很慶幸在香港復康會工作期間遇到非常好的老師,既提升其英文水平,也加強其兒童職業治療的實踐,更進一步加強她臨床職業治療的應用能力。「除了向不同老師學習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外,我在協調和執行項目的過程中亦對項目整體的策劃有了更深的感悟:準備需充分,應變要及時,總結要集思廣益!」

捐款者的持續支持能幫助我們為更多國內復康人員提供專業培訓,讓更多殘疾人士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