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22年12月14日】 12月11日凌晨九龍慈雲山慈樂邨發生一宗年老照顧者疑因照顧壓力,向患有腸道疾病而需要長期照顧的女兒施襲,釀成傷亡的慘劇,事件引起社會討論。雖然政府近年逐漸推出照顧者支援措施,如:限額照顧者津貼計劃、加強照顧者喘息服務、增加日間暫託名額等,以舒緩照顧者經濟及照顧壓力。然而,在識別高危照顧者及提供緊急支援,以至照顧者社區支援資訊的整合與流通性方面,仍有不少改善空間。是次慘劇揭示「以老護殘(長期病患者)」面對的沉重壓力,現有的社區支援服務未能提供迅速及有效的照顧支援。

長時間的照顧工作容易令照顧者「困身」而感到身心疲憊及孤立無援,以致慘劇頻生。香港復康會認為要遏止照顧者家庭倫常悲劇的發生,政府必須盡快落實全面的照顧者支援政策,包括緊急支援及社區資源配套,令照顧者能夠更容易及主動尋求幫助,及早識別高危的照顧者作適切的介入。

針對緊急照顧支援,我們建議政府應:

  1. 增加全港18區的緊急託管和緊急上門照顧殘疾人士及長者的服務名額。
  2. 加強行動不便人士的緊急暫託交通配套,避免有需要的照顧者及其家屬因缺乏交通接載而無法使用服務。
  3. 盡快設立照顧者專線,讓照顧者能夠緊急求助、申請緊急託管和緊急上門照顧服務,配對合適服務,獲得即時的情緒支援。本會社區復康網絡所提供的中風照顧者專線,透過結合同路人義工和社工模式,為照顧者提供資訊、經驗分享和持續跟進,成效顯著,值得參考。

針對強化社區資源網絡,我們建議政府應:

  1. 加強對社區團體及長期病患者及/或家屬組成的自助組織支援,善用組織的同路人經驗,為病患者家庭建立支援及社交網絡,及早識別及轉介高危家庭。
  2. 善用過來人經驗 (即曾擔任照顧者,但其照顧任務已完成的人士),他們的經驗為寶貴的社會資本,由他們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援服務,讓照顧者擁有喘息空間,減低照顧壓力。本會近期推展中風病患照顧者的支援計劃 —「識唞」,便善用過來人與復康人士的能力及經驗,為病患者提供陪診、護送及留家看顧,此模式值得擴展至其他殘疾或病患家庭。
Photo

照顧者個案分享:
美玲照顧中風的姐姐已八年,回想當初只能用徬徨無助來形容。 既要顧及患者情緒,又要學習照顧技巧,縱然醫務社工已給了不同社會服務資料,可惜跟本不懂分辨合適的服務,資料越多越亂,壓力很大。她盼望未來如在患者出院前,能有熟悉社區服務的社工及同路人成為照顧者的「盲公竹」,做到醫、社無縫銜接,亦在需要緊急支援時,盡快尋求到服務,有助建立照顧者信心及減低壓力。最後寄語同路人,一定要學會求助,不要獨力承擔照顧責任。
(備註:可安排個案作深入訪問)

關於香港復康會
香港復康會成立於1959年,致力推動傷健共融,提供的一站式復康服務,幫助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走過艱辛的復康路。本會的跨專業團隊為患者設計全面的復康方案,發揮最大復康效能。我們亦有提供職業復康及再培訓服務並提供就業機會,幫忙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意外傷者重投職場。另復康會支持發展基層醫療,負責營運三個地區康健站。復康會同時擁有全港最大的無障礙運輸車隊,2021/22年載客人次約90萬。我們亦透過研究及倡議工作,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合作,推動齊建促進參與、共融、關愛的社會。

香港復康會在香港及內地設有逾30個服務點,2021/22年度服務人次逾100萬,改變無數大大小小的生命。

傳媒查詢:
關卓妍女士 / 2534 3344 / cy.kwan@rehabsociety.org.hk
林熙暘小姐 / 2534 3342 / haze.lam@rehabsociety.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