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Ceci你好! 当年与你一起在社区复康网路工作的情境仍历历在目,为什么你会选择香港复康会作为合作机构?
陈:记得当年我有幸遇上复康会创办人、「复康之父」方心让爵士,我们均认为将「因病引致的残障」纳入政策讨论范围这件事情十分重要,而且社会对长期病患的认识很薄弱。故此当年我们向政府及香港赛马会游说,争取资源开展社区复康服务,最后方爵士成功从香港赛马会慈善信讬基金筹得首二年的营运资金2,400万港元,令「社区复康网路」得以成立。
香港复康会一直相信病人的潜能及自我复康的能力,他们可将生命活得更好,并将关怀及爱传送给其他人。社区复康网路强调助人自助,希望透过连结长期病患者、照顾者、社工、医护人员、社区、邻舍等人的力量,让他们互相扶持。身心灵模式亦希望透过小组,将有某种共同需要或有相类似经历者组成一个群体,透过调适身体及心理状况及思想观念,使他们的身心灵都可康复及成长。
梁:当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可否简述身心灵模式对社区复康服务的使用者有什么帮助?
陈:社区复康网路成功的地方,就是展开了社区复康工作的同时,又建立了一个平台,让长期病患者、照顾者及同路人可以互相帮助。身心灵模式就与社区复康网路的精神相辅相成,当病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情绪难免有影响,身心灵模式也是要让病患者接纳自己的人生会有起伏,但面对的过程中他们并不孤单,会有很多朋友跟他挽手一齐走过去。
我记得你在社区复康网路横头磡中心以身心灵模式开设不同班组,教授服务使用者有关食疗、沟通、情绪纾缓、气功、穴位按摩等知识,用这些方式教导病人如何掌握自己健康,我们更将这些知识制成手册出版,以及上电视作推广,令更多人知道健康可以自己掌握。
梁:可不要忘了我们在社区复康网路的e2Care平台亦制作了一系列的「一秒钟技巧』的短片,让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及使用,好像甩手操,多做甩手操可将气血提升之馀,又可以让患者一边做运动一边产生正面荷尔蒙,使他们心情变好,产生正面循环。
陈:对,经过多年发展,身心灵模式及社区复康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为业界及学界提供基础,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及书刊,例如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编制有关身心灵的学术书籍,书中很多个案都是来自复康会的临床经验成果。
梁:在复康会的经验对你有什么启发?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陈:其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有复康会现任主席张伟良,他在早年任职消防员时因救人受伤而要截肢,他在复康会做复康治疗时,方心让爵士特地鼓励他,之后Benny于1996年代表香港出战美国亚特兰残疾人奥运会获得男子个人花剑、团队花剑、个人重剑,以及团体重剑项目 4面金牌。Benny曾说,较早期的义肢是以较硬的物料制造,他在康复后仍在消防队目担任教官及教授步操,每当伤口与义肢接触摩擦后都会流血,但每次他咬紧牙关整理好伤口后又继续步操。他这种坚毅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