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界西长期病患者及家属情绪健康计划调查」报告书
报告摘要
香港复康会社区复康网络大兴中心、香港复康会研究及倡议中心联同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及新界西区内数名热心的私人执业家庭医生在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期间举办了「新界西长期病患者及家属情绪健康计划2012」,旨在关注及提升新界西区长期病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健康,以及探索他们向公私营基层医疗服务寻求情绪健康协助的模式。
是次计划访问了412名新界西区的长期病患者和家属。数据指出,约一半受访者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健康问题征状。他们向基层医疗寻求情绪健康问题协助的情况并不普遍。经济状况(包括个人及家庭收入、有否领取综援等)是影响他们的情绪健康和向基层医疗求诊的主要因素。
是次计划亦举办了6次情绪健康讲座,并透过量度工具筛选出68名呈轻微至中等程度情绪健康问题征状的参加者。注册社工在讲座完结后10个星期,透过电话联络这68名参加者,更深入了解他们的求诊模式。研究显示,参加者对基层医疗协助处理情绪健康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信心,但基于负担能力有限,他们求诊意愿不高。他们期望私家医生的诊金与药费水平与公营医疗相若(每月200至500元)。4名参加者表示在讲座后曾向医生寻求情绪健康协助。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影响长期病患者及其家属于基层医疗寻求情绪健康辅导及服务的因素或限制,是次计划亦分别举办了病人和专业人士的焦点小组。访问结果显示,长期病患者容易出现较严重的负面情绪。病人和专业人士都指出消除标签效应、家庭和朋辈对病人的支持、稳定的经济状况和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对病人的治疗非常重要。公私营基层医疗在处理病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健康问题各有优势。撇除经济方面的考虑,病人普遍倾向私营基层医疗寻求情绪健康协助。因此,参加者普遍认为公私营医疗机构需加强合作和沟通,并考虑长期病患者及家属在诊金方面的负担能力,使他们能够接受到适切的情绪健康治疗。
整体而言,新界西区长期病患者和家属患有情绪健康问题的情况十分普遍。政府必须正视此问题,加强私营基层医疗的情绪健康服务和社区协作。与此同时,亦必须加强公众和专业人士对情绪健康问题以及区内相关资源的认识,令有情绪健康需要的长期病患者及家属得到适当的援助。
查询:
香港复康会 研究及倡议中心(电邮:cra@rehabsociety.org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