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2 年 9 月 29 日】新冠疫情持续超过两年,各项防疫及社交距离措施削弱了照料长期病患者的照顾者的支持网络及缩窄他们的活动空间,令他们处境更加严峻,连添购食材也不容易。根据「香港复康会小区复康网络」最近进行的「照顾者营养摄取与精神健康的关系研究调查」,近九成受访照顾者处于高压状态,他们的饮食状况也未如理想。专家担心,未能进食足够营养食物,可危害到照顾者身心健康,令本已承受巨大压力的照顾者,百上加斤,有机会增加他们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情况值得关注,有需要在营养摄取及精神健康方面向他们提供支持。
「香港复康会小区复康网络」一直支持长期病患者及照顾者,而「拜耳医疗保健有限公司」以「共享健康,消除饥饿(Health for all, Hunger for none)」为愿景,持续关注不同阶层的营养需要,故此两者携手合作,针对照顾者进行一系列活动,包括透过问卷调查了解照顾者在新冠疫情下面对的压力及挑战,特别是他们营养摄取的情况。
调查于 2022 年 7 月至 8 月透过网上问卷进行,成功访问了 153 名本地家庭照顾者,以下为是次调查的重点发现:
- 近九成(9%)受访照顾者处于高压状态:调查也同时探讨令他们受压的原因,当中最常见的是感到心灵疲劳(93%)、感到困身(92%),以及起居生活习惯有变动(91%)。与此同时,需与照顾对象同住的照顾者处于高压状态比率为 91%,非同住的照顾者处于高压状态比率则为 84%。
- 约九成受访照顾者没有进食足够营养食物:营养除了支持生理需要,也与精神健康息息相关,一些营养素例如蛋白质及钙质都与情绪具密切关系,故此是次调查也了解受访者进食肉类及奶类的状况。结果发现: 少于一成(8%)受访照顾者能够每天饮用或进食足够奶类食物,仅两成(23%)受访者进食足够肉类,甚至只有三成(30.7%)受访者能够每天吃肉,反映大部份受访照顾者的饮食状况未如理想。 食材昂贵(27%)及欠缺对食材营养价值的知识(24%),也是照顾者在为自己及照顾对象预备膳食时最常见最大的挑战。
- 近七成(68%)受访照顾者未能接触足够的阳光:这些受访者未能每天在室外接触至少 15 分钟阳光,更有 7% 受访者表示一周七天也未能达到此目标。此外,每天在室外接触至少 15 分钟阳光的照顾者处于高压状态的比例为 82%,而晒太阳不足受访者处于高压状态比例则达 92%。
香港复康会小区复康网络(康山中心)注册社工陈荃榕女士认为调查结果不仅反映在疫情下,照顾者承受极大的情绪压力,也显示照顾者在营养摄取的情况并不理想:「经常听到照顾者在疫情期间因与照顾对象相处时间长了,而多了争拗,增加不少压力。但另一边厢,照顾者忙于照顾事务及专注在照顾对象身上,而忽略自己和未能进食足够营养食物,这有机会对他们的生理及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添加身心负担。」
疫下照顾者营养食物进食量不足 影响身心健康 增抑郁风险
注册营养师李佩璇女士指出,根据调查结果,受访照顾者未能进食足够的肉类、奶类及缺乏足够日照,显示他们蛋白质、钙质及维他命 D 摄取量可能不足,对照顾者身心均有极大影响。她解释:「蛋白质吸收不足,除了增加贫血的风险[1]、降低免疫力及令肌肉流失外[2],值得一提的是蛋白质含有丰富的色胺酸,是制造出令人感到快乐及满足的血清素的原材料之一[3],[4]。此外,钙质吸收不足,亦会增加患上抑郁症风险,因为钙质有助我们安定神经及舒缓压力[5]。而缺乏维他命 D 也会提高患上抑郁症的风险[6],[7]。」
故此,李佩璇建议照顾者需保持均衡饮食,可多吃含蛋白质、钙质、维他命 D、奥米加 3、维他命 B6 及镁质等「六大快乐营养素」的食物,以帮助减压。而多晒太阳可制造更多维他命 D,有助提升血清素浓度,促进血清素的制造与释放[8],[9],令人心情开朗4及有助减少抑郁症状6。
照顾者应为自己寻求喘息空间 学习减压技巧
对于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受访照顾者处于高压状态,英国及澳洲注册临床心理学家万家辉博士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照顾者是一份『不能辞职的工作』,照顾者无法望见完结的一天,这些长期的压力令他们随时身心『爆煲』。过去有研究指出,长期病患者的照顾者的压力比一般人高很多,亦更容易患上抑郁及焦虑[10],[11],[12],[13]。而疫情令他们减少外出及向外求助的机会,令照顾重担变得百上加斤。」
万家辉建议,照顾者需为自己预留「Me Time」,进行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减压,甚至简单如放空、静坐、冥想,都能够给予心灵休息的机会。此外,照顾者可透过「接纳与承诺治疗(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学会接纳不能改变的事情,坦然面对照顾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想法和情绪,从而提升心理弹性。如照顾者发现自己出现食欲、作息规律、情绪突然有明显改变,便需要寻找专业人士帮忙。
响应需要 推出营养及情绪支持服务
陈荃榕强调,照顾者不应只顾及照顾对象,而忽略自身的身心需要。目前「香港复康会小区复康网络」为长期病患的照顾者提供多元化支持服务,包括由注册社工、护士、物理治疗师及职业治疗师组成的专业团队,教授照顾技巧,并分享小区资源及咨询服务等。而有见照顾者在营养及情绪健康出现缺失,「香港复康会小区复康网络」更获「拜耳医疗保健有限公司」支持,合作推出「营出好心情」照顾者支持计划,由注册营养师李佩璇女士及英国及澳洲注册临床心理学家万家辉博士为照顾者举办网上营养讲座及工作坊,推广「照顾好家人,由关顾自己开始」的理念,让照顾者在疫情下也可保持身心健康。
照顾者个案分享
- 现年66岁的梁女士,自2014 年起由兼职家务助理员转为全职照顾者,照顾比她年长三岁,当时突然中风的姊姊;
- 由于家中其他兄弟姊妹需要全职工作,只有梁女士工作性质比较具弹性,因此照顾姊姊的重任便落在她身上;
- 姊姊因中风导致说话能力严重下降,右手的活动能力大不如前,且容易失平衡
- 梁女士目前与姊姊同住,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和复康活动的安排
- 疫情前本由社工或专业人士在复康中心进行的训练如运动、言语治疗等,在疫情后都改以网上形式在家进行,梁女士因此要负责编排上课时间表、并需从旁参与和指导
- 疫情初期相关的支持更暂停了数个月,令照顾工作百上加斤
- 此外,由于梁女士担心外出会容易感染新冠肺炎,
- 因此疫情期间绝大部份时间都留在家中,单靠参与姊姊的网上运动课程来轻松一下,或透过带姊姊到楼下公园散步15分钟「唞啖气」
- 亦会到空气较流通的露天街市购买食材,而每次也会购买数天的份量;同时避免太新鲜的食物,改选贮存期较耐或可冰鲜的食品
- 疫情期间寸步不能离的照顾令梁女士精神压力倍增,饮食也不定时
- 希望得到支持,例如照顾技巧、自我关顾及压力管理、食物及营养知识等教学
- 以同路人身份积极参与朋辈电话关顾热线,分享过来人经验,为新手照顾者排解照顾疑难,并聆听分担他们的情绪困扰
关于香港复康会小区复康网络
香港复康会小区复康网络(CRN)透过其专业团队,致力提升香港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促进患者间的自助互助,提升其掌控疾病的能力,重建信心及建立自主健康生活模式,并协助患者及照顾者处理各种各样的挑战。
关于拜耳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拜耳作为一家领先的生命科学企业,深信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因此一直致力透过推动科研,为人们缔造优质生活,并秉承「共享健康,消除饥饿」的企业愿景。
拜耳一直积极参与小区志愿服务。在香港,主要在医疗健康、自我照顾和教育方面,与不同机构和非牟利组织携手合作,为小区构建健康未来
传媒查询
GCI Health
杨杰灵女士(电话:9650 4629 | 电邮:yvonne.yeung@gcihealth.com)
刘思权先生(电话:6483 8578 | 电邮:kenneth.lau@gcihealth.com)
附錄一:「六大快樂營養素」及相關食材
營養素 | 作用 | 平價食材例子 |
---|---|---|
蛋白質 | 蛋白質食物含有豐富的色胺酸,是人體不能自行製造的物質,這亦是可製造出令人感到快樂及滿足的血清素的原材料之一 | 冰鮮肉、豆腐、雞蛋、水浸吞拿魚罐頭、茄汁浸沙甸魚罐頭 |
維他命 B6 | 色胺酸加上維他命 B6 便可製造血清素,有助減壓 | 三文魚、超高溫消毒法(UHT)牛奶、香蕉 經日曬的菇類、三文魚、茄汁浸沙甸魚罐頭 |
維他命 D | 維他命 D 有助提升血清素濃度,促進血清素的製造與釋放 | 經日曬的菇類、三文魚、茄汁浸沙甸魚罐頭 |
奧米加 3 | 奧米加 3是製造神經細胞的元素,有助調節情緒及減壓 | 鯖魚、三文魚、茄汁浸沙甸魚罐頭 |
鈣質 | 鈣質可鬆弛及安定神經,有助舒緩壓力 | UHT 牛奶、硬豆腐、加鈣植物奶 |
鎂質 | 調節神經傳遞物質,放鬆神經,有助減少焦慮 | 菠菜、堅果、UHT 牛奶 |
資料來源:註冊營養師李珮璇
附錄二:「營出好心情」照顧者支援計劃
「營出好心情」身心靈健康免費網上講座
活動內容:
- 由英國及澳洲註冊臨床心理學家萬家輝博士講解「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及分享情緒管理及放鬆方法
- 由註冊營養師李珮璇女士分享有營貼士及健康食譜
日期:2022 年 10 月 8 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 3:00-4:00
形式:香港復康會e2Care康程式 Youtube 及 Facebook 直播
附錄三:香港復康會「好好照顧計劃」(SMART Care)
「好好照顧計劃」(SMART Care)專為照顧長期病患的照顧者而設,由註冊社工、護士、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為照顧者提供照顧咨詢、照顧課程及健康管理,讓照顧者從內到外學習照顧個人到家人的健康。
如有興趣進一步了解計劃詳情或參與計劃,可聯絡香港復康會以下中心:
港島 | 康山中心 | 電話:2549 7744 |
九龍 | 橫頭磡中心 | 電話:2794 3010 |
李鄭屋中心 | 電話:2361 2838 | |
新界 | 禾輋中心 | 電話:2636 0666 |
太平中心 | 電話:2639 9969 | |
大興中心 | 電話:2775 4414 |
[1] Bianchi VE. Clin Nutr ESPEN. 2016 Feb;11:e1-e11.
[2] Khan A, et al. J Food Sci Nutr. 2017;1(1):1-2.
[3] Jenkins TA, et al. Nutrients. 2016 Jan 20;8(1):56.
[4] Dfarhud D, et al. Iran J Public Health. 2014 Nov;43(11):1468-77.
[5] Du C, et al. Nutrients. 2022 Feb 12;14(4):775.
[6] Penckofer S, et al. Issues Ment Health Nurs. 2010 Jun;31(6):385-93.
[7] Vitamin D Fact Sheet for Consumers (2022).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Web site: https://ods.od.nih.gov/pdf/factsheets/VitaminD-Consumer.pdf
[8] Kim SY, et al. J Psychosom Res. 2020 Jul;134:110125.
[9] Vyssoki B, et al. Compr Psychiatry. 2012 Jul;53(5):535-9.
[10] Gupta S, et al. BMC Psychiatry. 2015 Jul 21;15:162.
[11] Marquez DX, et al. Geriatr Nurs. 2012 Sep-Oct;33(5):358-65.
[12] Pinquart M, et al. Psychol Aging. 2003 Jun;18(2):250-67.
[13] Ho SC, et al.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 2009 Aug;64(8):8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