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六成新冠康復者自評健康轉差
冀加強中醫治療及復康運動班
(Chinese Version Only)
相片左起:香港復康會總監(復康)許如玲博士、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經理張冠庭先生、新冠康復者Carol
經歷五波新冠肺炎疫情,逾90萬港人受到感染,不少康復者更持續受後遺症影響。香港復康會早前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逾兩成本身患有長期病患的康復者曾受到六項或以上的後遺症影響。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指出,由於目前「長新冠」的定義廣泛,在治療方案上沒有劃一的指引,可能增加本身患有長期病患的患者病情控制。有見及此,香港復康會建議,為有長新冠症狀的長期病患者提供跨專業個案管理服務,讓患者重拾生活質素。
香港復康會在今年六月中至七月底以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新冠肺炎康復者的健康現況和對復康服務的需求,共收回119份有效問卷,受訪者全部患有一種或以上的長期病患。
受訪者的個人特徵
在是次問卷調查中,有七成受訪的長期病患者年齡為55歲以上,當中近七成為女性。最多受訪者本身患有高血壓,其次為糖尿病。近九成受訪者已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近九成受訪者在今年一至三月確診,超過九成在家隔離,逾八成在4至14日內康復。在自評病症嚴重程度,受訪者多數認為症狀輕微, 其次是中等。
新冠肺炎康復者的健康影響
負責今次問卷調查的香港復康會研究及倡議中心經理張冠庭先生指出,受訪者在問卷中自評在確診前及確診後的身體狀況。整體而言,受訪者的自我健康評分比確診前下降,其中在睡眠質素、認知能力及痛症方面的轉變尤其顯著。在健康相關症狀中,超過三成半受訪者表示氣管敏感和喉嚨痛的症狀對日常生活有比較大的影響。
比較確診前及後的功能障礙 及生活和家庭的影響
症狀除了影響新冠康復者的生活外,大部份受訪者表示,行動功能亦受到很大影響,包括進行帶氧運動,及長時間走動的表現下降。
至於日常生活習慣的轉變,超過三成半受訪者表示新冠康復後生活習慣有所改變,當中約五成人更多留意健康資訊、疫情最新資訊和改善飲食方式。另有近三成受訪者表示,疫情對家人或照顧者造成影響,主要是增加了照顧壓力及改變家庭生活習慣。
期望服務需求 最多認為需要中醫復康治療
逾四成(42.9%)受訪者表示在新冠肺炎康復後有尋求協助,最多人尋求藥物治療(58.7%)。最多受訪者認為有需要的服務依次是中醫復康治療(48.7%),其次是復康運動班(38.3%)及詳盡的醫學評估(35.3%)。
長新冠對長期病患者的影響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訊,感染了新冠肺炎的人士可能會繼續受到新冠肺炎的中長期影響,這些影響統稱為新冠肺炎長期影響或「新冠肺炎長期綜合後遺症」(長新冠)。長新冠的症狀可以在急性感染後的初期康復階段新出現的,或是從一開始時持續下來,病情可隨時間變化或反覆。雖然現時仍未清楚這些徵狀會維持多久,但目前的研究顯示,患者可以隨著時間而改善。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指出,長新冠常見的症狀,總是感到疲倦、氣促、喪失味覺或嗅覺、關節/肌肉疼痛、難以思考、記憶或集中注意力(腦霧)及睡眠困難(失眠)等等。
不過現時長新冠的患病率難以估計,曾醫生引述,中大醫學院今年七月的一項研究,初步發現,本港七成康復者持續有長新冠,九成受訪者曾經出現長新冠。此外,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於今年六月至七月進行的調查分析,有18至19%(近五分之一)曾經感染過新冠肺炎的美國成年人中,出現長新冠症狀。曾醫生指出,由於長新冠至今沒有一個劃一的症狀或狀況定義,估計真實患病人數與實際數字存有距離。
另一方面,長新冠症狀可能會增加長期病患者的病情控制難度。曾醫生引述研究指出,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發生動脈和靜脈血栓的風險性會持續一年之久[1],而且糖尿病患者患長新冠的可能性高達四倍[2]。曾醫生指,多項研究顯示,接種了新冠疫苗的人士,與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士相比,即使他們感染了,亦較少出現長新冠情況,其中一篇在今年五月發表的研究[3],比較沒有接種新冠疫苗者,接種新冠疫苗可降低長新冠風險15%、死亡風險降低33%。
曾祈殷醫生提醒,治療長新冠的方法都因人而異,各有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如有任何疑問,應該向醫護人員查詢正確資訊。
三大建議 倡跨專業服務
綜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身患有長期病患的新冠肺炎康復者普遍健康都有所變差。香港復康會總監(復康)許如玲博士指出,逾兩成人出現了6項或以上的後遺症。當中,在認知、痛症、疲倦方面、步行/行走/運動、睡眠方面的影響較為大,情緒方面的改變與日常生活的困難程度上升有所關係。受訪患者較希望獲得中醫、復康運動、詳盡的醫療評估。香港復康會建議:
建議一:為有長新冠症狀的長期病患者提供個案管理服務,就他們都的健康變化進行系統性分析,和配對不同類型的復康和健康服務,並提供持續跟進
-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了八間非政府機構聯合推行「賽馬會長新冠復康計劃」,採用個案管理模式為長新冠人士提供跨專業服務(包括中醫、西醫、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治療、營養、情緒等)
- 同類型服務可針對長期病患的復康者
- 提供優先篩查
- 對長期病患者影響較大的範疇提供更針對性的服務配對
建議二:提升長新冠長期病患者有關長新冠症狀自我管理的能力
- 參加有關長新冠的自我管理課程,認識不同症狀及其管理方法,並學習透過行動計劃模式,持續管理自己的健康
- 由香港復康會營運的中西區地區康健站於7月至9月期間舉辦了長新冠的自我管理課程,合共35人參加。參加者在完成課程後,運動耐能及心肺功能顯著提升了約20%。
- 同類型的服務可加強對長期病患者影響較大的長新冠症狀的單元
- 由中文大學推出「自我管理應用程式」,為市民提供了大量的相關資訊,根據其提供的復康指引進行相關練習
建議三:為有長新冠長期病患者提供情緒和精神健康的教育和介入
-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在2021年起透過「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為長期病患者及家屬提供社交心理教育和輔導服務,協助他們處理因病患而引致的情緒和精神健康問題
- 服務成效研究發現,此介入手法能顯著提升新冠肺炎復康者的整體精神健康約20%
- 透過多元手法(如靜觀、中醫等),改善復康者的睡眠問題
新冠康復者分享● Carol – 新冠肺炎康復者
● 在今年9月底確診新冠肺炎,她憶述當日早上如常上班,未幾便感到不適 ● 當時在公司進行快測後確診,並在下午上報資料到衞生署網站 ● 翌日她收到衞生署通知,需要到竹篙灣隔離 ● 她憶述當時確診第二日,已經發燒高達約39度,神智開始不清醒 ● 其後她接受了新冠口服藥物治療才得以紓緩,隔離一星期後便康復離開竹篙灣 ● 康復後在家休息一段時間才上班,但狀態大不如前,不時出現頭暈及氣喘的情況 ● 她現時有參加政府提供的中醫復康治療,不過需要輪候一段時間,建議應該提供更多資源 |
香港復康會簡介香港復康會成立於1959年,致力推動傷健共融,提供的一站式復康服務,幫助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走過艱辛的復康路。本會的跨專業團隊為患者設計全面的復康方案,發揮最大復康效能。我們亦有提供職業復康及再培訓服務並提供就業機會,幫忙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意外傷者重投職場。另復康會支持發展基層醫療,負責營運三個地區康健站。復康會同時擁有全港最大的無障礙運輸車隊,2021/22年載客人次約90萬。我們亦透過研究及倡議工作,與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合作,推動齊建促進參與、共融、關愛的社會。
香港復康會在香港及內地設有逾30個服務點,2021/22年度服務人次逾100萬,改變無數大大小小的生命。 |
如欲索取更多資料及現場相片,請聯絡:
博訊公關顧問
李小姐
電話:9811 3380
[1]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epub/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0785
[2] https://diabetes.org/newsroom/press-releases/2022/individuals-with-diabetes-are-up-to-four-times-more-likely-devlop-long-COVID-19
[3] https://www.bhf.org.uk/informationsupport/heart-matters-magazine/news/coronavirus-and-your-health/long-covid#Heading16